黄帝素问直解

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故,旧本误攻,今改。不治王气,而五味之属,有以治之也。夫五味入胃,从胃而各归其所喜,故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味久而增其藏气,乃物化之常也,藏气增而日久,则此胜彼衰,乃夭之由也。所以反热反寒,而病不愈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五味不可偏胜,故方制君臣,帝相因而问之。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
使,去声。主病之药,多其分两,谓之君。佐君之药,少其分两,谓之臣。应臣之药,分两更少,谓之使。非神农所取上中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
神农三品,何谓?
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恶,如字。神农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上品一百二十五种为君,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上品无毒,主养命延年,益气轻身。中品或有毒或无毒,主流通经脉,祛邪治病。下品有毒或大毒,主破坚积,除痼疾。三者之中,气味善恶,补泻虽殊,理复通贯,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以三品之药,治中外之病,何如?
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
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
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别,音逼。以药治病,乃调气之方,故必别其在阴在阳,定其在中在外,各守其所在之乡,而内者治内,外者治外。正气微者调补之,其次平定之,邪气盛者辟夺之,或汗之,或下之,或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逆治从治,各随其所利而行之,谨道如法,万举万全,使气血中正和平,而长有其天命矣。
帝曰:善。
详明天道,合于人身,反复言之,诚为至真要论,帝故善之,不复问也。
卷之九
着至教论第七十五篇
下凡七篇,皆黄帝语于雷公。着至教者,雷公请帝着为至教,开示诸臣,传于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