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以全肾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不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肾水也。青、肝色也。自利色青。为肝邪乘肾。难经曰。从前来者为实邪。以肾蕴实邪。必心下痛。口干燥也。与大承气汤。以下实邪。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少阴入腑也。六七日。少阴之邪入腑之时。阳明内热壅甚。腹满不大便也。阳明病。土胜。肾水则干。急与大承气汤下之。以救肾水。
张兼善云。阳明与少阴。皆有急下之条。然而证虽不同。其入腑之理则一。是以皆用大承气也。
王三阳云。少阴病。下利七六日。以下诸条。方是阳证传经之少阴也。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不云急温。此少阴病脉沉。而云急温者。彼虽寒甚。然而证已形见于外。治之则有成法。此初头脉沉。
未有形证。不知邪气所之。将发何病。是急与四逆汤温之。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表邪传里。至于少阴。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既留于胸中而不散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阳受气于胸中。邪既留于胸中。则阳气不得宣发于外。是以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是胸中实。不可下而当吐。其膈上有寒饮。亦使人心中温温而手足寒。吐则物出。呕则物不出。吐与呕别焉。胸中实。则吐而物出。若膈上有寒饮。则但干呕而不吐也。此不可吐。可与四逆汤。以温其膈。
王三阳云。此少阴寒中阴经者也。俱未入于腑。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脉微为亡阳。涩为亡血。下利呕而汗出。亡阳亡血也。津液不足。里有虚寒。必数更衣。反少者。温其上。以助其阳也。灸之以消其阴。
卷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