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小学
阴名巡经得度传。
二日阳明传已受。身热目疼鼻干候。三日少阳胸胁疼耳聋俱病在表经。三阳经络或一病。未入于脏实汗证。
经大略言之。三阳亦有入腑者。入腑则宜下。
四日阳极传太阴。腹满嗌干脉近沉。五日少阴传向里。口燥舌干渴不已。六日病经循厥阴。烦满囊缩热剧深。三阴已病即当下。
三阴亦有在经者。在经则宜汗之温之。
若重感之未易泻。何知病为两感寒。太阳病与少阴连。头痛口干烦满渴。荣卫不通腑脏热。
阳明即与太阴病。腹满身热食不进。谵语传见二日中。三日少阳与厥阴。耳聋囊缩更乃厥。
水浆不入不知人。五脏已伤六腑闭。荣卫不行委和滞。
凡此之际宜切思。温吐汗下须仔细。其不两感病传者。七日太阳病且愈。以下一日退一经。
六经病愈藏脉通。至十二日大邪尽。病患神爽血气平。若感异气变他病。大法当如治坏证。
表之表者大发汗。表之里者下且缓。里之里者下即通。里之表者润渍同。适当尽脉阴阳理。
表里因之勿妄攻。
卷之四 病机第四
伤寒证候(一首集次见伤寒百证歌)
伤寒之候。悉须审别。证传唯六。
足三阴三阳为六经证。
经常有九。
六经外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证也。
阳表阴里。
表为阳。里为阴也。
传变两感。
传为次第传经。变为不传经而成异证者。阴阳俱病曰两感又曰双传。
谓表里证俱也。
病有坏异。
有失于治之误为坏证者。有形证相应。服药间病忽变异。是灾怪也。
合病并病二阳俱病为合病。若二阳先俱病。后一阳自病曰并病也。
一病百合。
病有首尾。只有一经者。如百脉一宗俱病曰百合病。
辨风与暑湿温痉六证与伤寒不同。
寒本阴邪。郁而变热。怫结转盛。手经冤热。
伤寒只病足经。如不大便。烦躁发喘。斑证衄血之类。皆手经之冤热病也。又守真云。
阳邪为病传手经。阴邪为病传足经。
表里虚实。
谓表虚里实。表实里虚。
表里寒热。
有外寒内热。外热内寒者。
表里停水。
表有水则多热。或咳或利。里有水则胁下痞。或硬。身凉汗出胁痛。
寒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