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阖也。盖因气而见于脉。此皆工之所时乱。而不能知其因也。然须从容得之。从容者。天之道也。天道者。阴阳之道也。五脏者。应地之五行也。此言天道而不论地之五行。
若夫以五脏之五行。而木火土参居于下。此童子之所知。又何问之有。闵士先曰。开于外故曰虚浮。枢在中故曰小浮。)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厥阴根起于大敦。其经气与督脉上会于巅顶而主筋。头痛筋挛。厥阴经气之为病也。少阴根起于涌泉。为生气之原而主骨。骨重少气。少阴经气之为病也。太阴根起于隐白。与胃以膜相连。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太阴经气之为病也。是以脉浮。开脉也。弦者。枢脉也。石坚、阖脉也。雷公不解其因。故复问以三脏之脉证。以知其比类于窈冥焉。)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此言经脉之当求之于气也。夫从容者。气之谓也。三阴者。长女中女少女也。太阴为长女。故当求之于腑。腑阳而主开也。
少阴为少女。故当求之于经。经气内连脏腑。外络形身。主外内出入之枢也。厥阴处于两阴中之交尽。故为中女。是以求之于脏。脏阴而主阖也。此因三阴之气。而见于证之头痛筋挛。脉之浮弦而石。故当求之于三阴气之开阖枢。若只论其脉证。非从容之谓也。)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铄。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此言三阴之气离则为三。合则为一。一者。精水之少阴也。夫三阳之气。合并于太阳者。天之阳也。是以三阴之气。合并于少阴。少阴者。在下之精水也。盖合而为一阴一阳者。天之道也。离则为三阴三阳者。人之道也。
人道通于天道。皆可分而可合者也。八风菀热。人之阳气。行于上下四旁也。五脏消铄。传邪相受。谓五行之气。运于天地之中。有相生而有胜克也。夫浮而弦者。此肾气之出于肝脾。而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肝脾之气。下归于肾。主肾气内着也。太在泉之水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