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难经阐注

臭味全矣。至于邪在六腑一节。与内经无异,但其中关格二字。与内经相反。今阅古本与内经相同。乃知错简。今录正。故记之。关格之脉。从来议论最多。或云脉。
。或云病。使后学难凭。今录素问及仲景之文。并存参考。盖关阴格阳之脉。专论脉理阴阳。并非论病。如内经之帝问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云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张介宾指喉间动脉为人迎。
两手之脉俱为寸口。恐未合经旨。观十一脏取决于胆。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句。知胆经正在左关。
当以左人迎右寸口为是。人迎一盛二盛三盛。则三阳俱盛矣。然阳极必阴。四盛已上者。左人迎之阳位。势必越于右寸口之阴位也。故曰格阳。即十八难阳乘阴也。又曰。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夫寸口一盛二盛三盛。则三阴俱盛矣。
然阴极必阳。
四盛已上者。右寸口之阴位。势必越于左人迎之阳位也。故曰关阴。即十八难阴乘阳也。又曰。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人迎与寸口俱盛。即两手之脉俱盛四倍已上也。方可合称关格之死脉也。若一手或格阳或关阴。则未必列于死脉明矣。曰盛者。即仲景所谓浮而大也。此以左右脉主阴阳之论也。帝曰。脉反四时。阴阳不相应。奈何。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
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为关格。精者。夺精也。消者。形消也。四时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言春夏阳当太过之时。得不足之阴脉。则精夺矣。秋冬阳当不足之时。得有余之阳脉。则形消矣。此之谓阴阳不相应。病名为关格。此又以四时之阴阳。合脉之有余不足而论也。又仲景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虚指正虚。实指邪实。又曰。在尺曰关。在寸曰格。申明在尺沉至寸为关。在寸浮至尺为格。此又以尺寸脉主关阴格阳而论也。又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此无非注明关阴之脉病在下。格阳之脉病在上。乃见关与格分而言之。不过病耳。非死脉也。今难经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血为阴。气为阳。尺为阴。寸为阳。沉为阴。浮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