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

可以建功。

温胃汤 治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脉虚而紧涩。 附子(炮
去皮脐) 浓朴(去皮生用)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橘皮(各一钱半) 干姜(一钱一分) 川椒(去
闭口者,炒出汗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按:此方变附子理中之意,而加血分药,
兼理其下,亦可取用。

强中汤 治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有伤脾胃,遂成胀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 人参 青皮(去白) 陈皮
(去白) 丁香(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 草果仁 干姜(炮各一钱) 浓朴(姜制) 甘草
(炙各五分) 呕加半夏。伤面加莱菔子。(各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钟,不拘时服。 按:此方
即用附子理中汤,更加香燥之药以强其胃,胃气虚寒者,亦可暂用一二剂也。


卷六

黄瘅门

(法十五条 律三条)

《经》言:溺黄赤安卧者,瘅病。溺黄赤者,热之征也。安静嗜卧者,湿之征也。所以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开鬼
门者,从汗而泄其热于肌表也。洁净府者,从下而泄其湿于小便也。此特辨名定治之大端,而精微要渺,惟《金匮》有
独昭焉。要知外感发黄一证,伤寒阳明篇中已悉。《金匮》虽举外感内伤诸黄,一一发其底蕴,其所重尤在内伤,兹特
详加表彰,为后学法程焉。

《金匮》论外感热郁于内,而发黄之证云: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其义取伤寒风湿相搏之变证为言,见风性虽善行,才与湿相合,其风即痹而不行,但郁为瘀热而已。及郁之
之极,风性乃发,风发遂挟其瘀热以行于四肢,而四肢为之苦烦,显其风淫末疾之象。挟其瘀热以行于肌肤,而肌肤为
之色黄,显其湿淫外渍之象。其脉以因风生热故浮。因湿成痹故缓。此而行《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法,俾风挟之热从
肌表出,湿蒸之黄从小便出,而表里分消,为有据也。

《金匮》重出伤寒阳明病不解,后成谷瘅一证云: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
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