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
。解其淫气而又助之化毒之品,安得而生痘哉。
前人亦知此意,曾造稀痘丹,或治截痘法,然服之有验有不验者,未能深窥痘毒之源与解毒之药也。盖解毒之品未有不损人元气者,元气一虚,毒即难解。且毒成于火,而清必用寒凉之药,但小儿脾胃最忌寒凉之药,一服寒凉,土气匮乏,而火毒又安能外泄乎,此所以服之而不效也。铎逢异人之传,方法平平,而取效实奇。
方名止痘丹:生甘草(一钱) 金银花(三两) 元参(一两) 贝母(五分) 苦参(三钱) 丹皮(三钱)
黄芩(二钱) 将七味择天赦日,用水二碗,煎一碗,不必两煎。将此一碗汁,重汤又熬至三分,用茯苓五钱为细末,将汁调为丸,如米粒大。俟半周之时,将药用蜜拌与小儿食之,二日服完,必下黑粪,永不出痘矣。痘既不生,何有死亡之痛哉。
卷之十四
疹症门(三则)
小儿发热二、三日,肌肤之间隐隐发出红点,如物影之摇动,时有时无者,此影疹也。人以为发斑之伤寒也,谁料是出疹发表,热毒外散,偶遇大寒大风生冷之犯,故皮肤闭塞,毒瓦斯内收,壅住于腠理之间。其症,皮肤之际片片皆红或变白,白或转红,红或转紫,气喘腹满,甚而作痛,毒瓦斯入脏,欲出不能,存亡顷刻,至危之病也。治之法,必须化斑,而不必治疹。盖疹与斑总皆热毒耳。方用消斑化疹汤:元参(五钱) 归尾(三钱) 石膏(三钱) 白芍(五钱) 地骨皮(三钱) 丹皮(三钱) 荆芥(二钱)
木通(一钱) 青蒿(三钱) 升麻(一钱) 麦冬(三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斑化疹散,二剂而消归于无有矣。
此方不多用大寒之品,止用微寒之味者,以疹斑之病,虽起于大热,然亦因脏腑之干燥,内无水制而外现也。今滋其津液,则水足以制火。又得引火解毒之药,直走皮肤,火毒欲内攻而不可得,又安得不外泄而解散者乎。况方中用玄参为君,原能清浮游之火,何必又多用大寒药以扑灭其炎威而伤脏腑,所以奏功既神而又无大害耳。
小儿出疹,口中大渴,父母畅与之水,快甚,遂恣其酣饮,乃呕吐不止,因变泻痢,喘嗽不宁,小便不利,阴囊浮肿,胁痛筋软,膨胀之症生。人以为火热之不解也,谁知饮水过多,水蓄不消之病乎。夫心火亢炎,因而作渴,饮水必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