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

其面必晃白。眼必散大。舌必胖滑。色必嫩白。颈必软而头必垂矣。曰诚然。然救虚而不应。究何故耶。杨曰。诸证皆属寒而诸方止救虚者也。使天柱未倒。固能取效。尚须除去逐风消痰之品。今颈软头垂。则天柱已倒。而虚上加寒。确有显据。非炮姜、肉桂。何以追已去之阳。而苏垂绝之气哉。乃写参附养营汤。嘱之曰。如阻以稚幼无阳。无补阳之法。则百不救一矣。服三剂。竟全愈。次用五味异功散加煨姜、白芍。调理而健。
卷十 幼科

立斋治一小儿。患痫。吐痰困倦。半晌而苏。诸药不效。年至十三而频发。用肥浓紫河车。生研烂。入人参、当归末捣丸。每服二钱。日进三五服。乳送下。一月渐愈。又佐以八珍汤全愈。
又一儿七岁。发惊痫。令其恣饮人乳。后发渐疏而轻。至十四岁。复发。用乳不效。亦用河车丸数具而愈。常用加减八味丸而安。后至二十三岁。复发而手足厥冷。仍用前法。佐以八味丸、十全大补汤而痊。
又治数小儿。皆以补中益气、六君子、六味八味等。汤丸相间用之。皆得全愈。
卷十 幼科

钱乙治皇子病螈 。国医莫能疗。闻乙有异能。召之。进黄土汤而愈。神宗问此何以能愈此疾。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
江应宿治一富家儿。病手足螈 。延至二十余日转笃。江后至。曰。此气虚也。当大补之。以参、术、归、 、茯、芍、黄连、半夏、甘草。佐以肉桂。助参、 之功。补脾泻肝一饮遂觉少定。数服而愈。所以知儿病者。左脉滑大。右脉沉弱。似有似无。右手主于气故曰气分大虚。经所谓土极似木。亢则害。承乃制。脾虚为肝所侮而风生焉。证似乎风。
治风无风可治。治惊无惊可疗。治痰无痰可行。主治之法。所谓气行而痰自消。血荣而风自灭矣。见肝之病。知肝当传脾。故先实其脾土。治其未病。否则成慢脾风而危殆矣。
卷十 幼科
黄胆
罗谦甫云。一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令。而蒸热薄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逆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溃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