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
,黄 (七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
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以上各三分),桔梗(七分)。
口干咽干者,加葛根(五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
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
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五分)。
如秋凉亦加。
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以上各五分)。
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耳。
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以上各三分),陈皮(五分)。此三味为定法。
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以上各五分)。
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以上各五分)。
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以上各五分)。
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之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
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以上各一钱)。
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三分),浓朴(七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桂心也)。
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以上各一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以上各一钱)。
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枳实(三分)。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以上各一钱)。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柴胡(七分),甘草(三分)。
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分),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五分)。
如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黄芩、甘草(以上各五分),芍药(一钱),以治时热也。
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
如腹中痛,恶寒而脉弦者,是木来克土也,小建中汤主之;盖芍药味酸,于土中泻木为君。如脉沉细,腹中痛,是水来侮土,以理中汤主之;干姜辛热,于土中泻水,以为主也。如脉缓,体重节痛,腹胀自利,米谷不化,是湿胜,以平胃散主之,苍术苦辛温,泻湿为主也。
胁下痛,或胁下缩急,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甘草(三分)。
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如不已者,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遍阅《内经》中悉言小腹痛皆寒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