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法祖
而食谷欲呕者。是胃口虚寒。故不主内热也。然胃口虽虚。胃中犹实。仍不失为阳明病。与吴茱萸汤。散胃口之寒。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则温补又阳明之从治法。若胃口虚热者。用白虎加人参。是阳明又有凉补法也。此二义。又是治阳明权巧法门。
本论云。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呕。此为三阴不受矣。盖阳明为三阴之表。故三阴皆看阳明之转施。三阴之不受邪。藉胃为之蔽其外也。胃气和。则能食不呕。故邪自解。而三阴不病。胃阳虚邪始。得入三阴。故太阳受邪。腹满而吐。食不下。少阴受邪。欲吐不吐。厥阴受邪。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若胃阳亡。则水浆不入而死。要知三阴受邪。关系不在少阳太阳。而全关系阳明。
阳明以太阴为里。是指牝脏言。太阴亦以阳明为里。是指转属言也。肾者胃之关。木者土之贼。故三阴亦得以阳明为里。三阴为三阳之里。而三阴反得转属阳明为里。故三阴皆得从阳明而下。则阳明又是三阴实邪之出路也。既为三阴之表以御邪。又为三阴之里以逐邪。阳明之关系三阴重矣。
卷下
少阳病解第三
少阳处半表半里。司三焦相火之游行。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是取病机立法矣。夫口咽目三者。脏腑精气之总窍。与天地之气相通者也。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正所谓半表半里也。三者能开能合开之可见。合之不见。恰合为枢之象。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风寒杂症咸有之。所以为少阳一经总纲也。如目赤。两耳无闻。胸满而烦。只举中风一症之半表里。内经之胸胁痛而耳聋。只举得热病一症之半表里。故提纲不与也。
少阳之表有二。脉弦细。头痛。发热。或呕而发热者。少阳伤寒也。耳聋。目赤胸满而烦者。少阳中风也。此少阳风寒之表。而非少阳之半表。阳明风寒之表。亦有麻黄桂枝症。少阳风寒之表。既不得用麻黄桂枝之汗。亦不得用瓜蒂栀豉之吐法。发汗则语。吐下则悸而惊。是少阳之和解。不特在半表而始宜也。少阳初感风寒。恶寒发热与太阳同。不得为半表。惟寒热不齐。各相回避。一往一来。势各两分。始得谓之半表耳。往来寒热。有三义。少阳自受寒邪。
阳气尚少。不能发热。至五六日。郁热内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