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验曰。大抵此症所致之由不同。
当究其因治之。如元气有余。形黑气盛。先粪而后紫血者。更兼脉实有力。此属有余。法当凉血止血。药应自效。至若形体瘦弱。面色痿黄。先鲜血而后粪者。更兼脉虚无力。此属不足。岂可反用凉药止之。致伤脾胃。此症若不温中健脾。
升举中气。其血不得归原。故药难效。远其根本也。(按此说。似与经旨相左。然亦足以互发。仍拈出之。)
鸡峰普济方。赤小豆散。治大便秘。(即本方)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按赵氏曰。心气不足者。非心火之不足。乃真阳之不足也。此说属 。尤氏暗驳正之。实本于医通。赵又曰。若济众方。用大黄治衄血。更有生地汁。则是治热凉血。亦泻心汤类耳。此尤所本。
卷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问曰。病患脉数。数为热。(脉弦者虚也以下。脉经为别条。)
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
〔朱〕此 为吐家而设大戒。非特指胃反言也。
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其理一也。
又按脉经所载。有出于本经之外者。宜参阅。今拈一条。曰。夫吐家。脉来形状如新卧起。哕而腹满。
按此条恐是错出。似宜在橘皮汤条上。
茱萸汤方(本草。图经引。人参一两。生姜一大两。大枣二十枚。)
半夏泻心汤方(按再煮。当作再煎。)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按大枣十二个。当作十二枚。)
呕吐而病在膈上。(外台。后下。有必字。)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
按尤氏曰。或云。呕与身热为邪实。厥利脉弱为正虚。虚实互见。故曰难治。四逆汤。舍其标。而治其本也。亦通。
此说不是。姑存之。
呕而发热者。
证治准绳曰。金匮方。(云云)洁古。用小柴胡汤。加青黛。以姜汁打糊丸。名清镇丸。治呕吐脉弦头痛。盖本诸此。(按保命集。名青镇丸。)
大半夏汤方(本草。图经引。半夏三升。二百四十遍。大观本。作一百四十遍。政和本。作一百二十遍。二升半。并作三升半。余分再服。作日再。下有亦治膈间支饮句。)
按魏氏曰。服后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润。俾粘腻之性。流连于胃底。不速下行。而半夏人参之力。可以徐斡旋于中。其意固微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