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
如天之运行不息。而地道之生长化收藏。寒燠不失其宜。乃能顺令而布化也。苟或太早而失之敦阜则云雨不施。而孤阳浊治。水泽为枯矣。苟或太涝而失之卑监。则沉霾闭塞。而凝阴惨淡。生气索竭矣。故膈之始也。病在上。咽嗌不利。则食而噎。犯于上焦。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将成亢旱之兆矣。然食犹能强之而使安也。继犯中焦。虽食而中脘不下。下之而痛。稍久则吐痰水。
胃液不藏。肝火乘之。则味变而酸。脾阴既竭。则纳而不化。天气愈不降。地气愈不升。乃见痞塞之状矣。则食不能强之而使安也。继犯下焦。朝餐而夕吐。夕餐而朝吐。火气渐消。孤阴独存。阴阳不相为济。五脏之液既竭。六腑无以资禀升降。出纳俱废。所云天气地气者安在哉。乃至绝粒而亡矣。
然则络无法以治之耶。曰。初须别其七情之所偏。继须审其气血之所竭。
水火之所胜。唯在补其中气。调其怫郁。开其痰气。热者清之。寒者温之。使协于平。而又察上中下受病之浅深。而为之斟酌焉。安见其不可疗哉。独所难者。患疾之人。不知死期将迫。而反复煎熬之。必至髓竭液亡。终不悔悟。吾且奈之何也。
按噎在咽嗌之所。膈在心胃之间。反则直从下而上矣。越人谓心肺在膈上。上焦在心下。下膈。胃上口。中焦在胃中脘。下焦在脐下。内经则以左附上。候肝与鬲。右附上。候脾与胃。则鬲之属心下也明矣。余所以推而上之。又推而下之。非以其形而言。乃以其用而言也。犹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而所云如雾如沤如渎者。不以其用哉。矧内经止言膈。而不及噎与反。则以膈统上中下。又复何疑。然妙在与肝为配。盖膈之一症。多由郁怒伤肝而作。郁则为热。日渐煎熬。血液枯竭。心肺之阳。不得通行。肠胃之阴。不得下停。而膈病之所由作。患者治者。从此求之。思过半矣。
开郁汤 治膈噎初起有火者。
山栀(炒黑) 陈神曲(炒) 桔梗 香附(醋炒) 川贝母(去心研) 茯苓 广皮(各一钱) 抚芎(五分)
姜一片。荷叶蒂三个。水煎。
远志汤 第二用。
远志肉(甘草制) 茯神 白芍药(洒炒) 熟半夏 广皮(各一钱) 枣仁(一钱半) 人参(二钱) 钩藤(三钱)
桂圆肉五枚。姜一片。水煎。有热加山栀。寒加炮姜。气加木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