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说颇巧。然不如李升玺之稳贴。
医心方。范汪方。治胸中乏气而呕欲死方。
人参(二两) 茯苓(二两) 生姜(三两) 白蜜(五合) 半夏(三升洗)
凡五物。入蜜。内六升水中。挠之百遍。以余药合投中。煮得三升。分四服。
禁冷食。治干呕。亦用此。本草。图经云。李绛兵部手集。疗反胃呕吐无常。粥饮入口即吐。困弱无力。垂死者。
以上党人参二大两。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热顿服。日再。兼以人参汁煮粥与服。
又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不进乳食。和气去痰。人参四两。半夏一两。生姜汁熬一宿。曝干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后。生姜汤吞下。
御药院方。橘皮枳壳汤。治胸膈气痞。短气噎闷。不得升降。
枳壳(麸炒去穣) 半夏(不制各二两) 陈皮(不去白三两) 人参(一两)
上四味。用泉水五大升。入白沙蜜四两调匀。用勺扬药水。二百四十遍。
煮取一大升。去滓。分作三服。一日当服尽。食后服之。
食已即吐者。
按高世械曰。食已即吐者。非宿谷不化之胃反。乃火热。攻冲之吐逆。沈氏曰。此方。脾胃干结者宜之。当与上不可下之条。反复互看。始得仲景前后之意。朱氏曰。胃反。病在下脘。因无阳气化谷。故食久反出。今即吐。明有实邪壅阻中脘。不能容谷。若邪阻上脘。并不能食矣。此诸说足与金鉴相发。然先兄曰。此证胃中旧有积滞。故新谷入则不能兼容。霎时变出也。古人属火之说。恐为强解。此说为核。且朱氏谓胃反病在下脘者误。
盖胃反。胃中无物相得激。故食下暂安。而后出也。此方用甘草。取之能缓上迫。遽引大黄令下达耳。先兄又曰。
千金。用单甘草汤。治服汤呕逆。不入腹者。正此汤用甘草之意。又按金鉴。朝食暮吐者寒也。食已而吐者火也。此寒火二字。改为虚实。其理自通。尤氏又曰。丹溪治小便不通。用吐法。以开提肺气。使上窍通。而下窍亦通。与大黄甘草汤之呕吐。法虽异。而理可通也。亦是。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按此条证。中焦蓄水。气液为之壅遏。不能升腾滋养。故使渴欲饮水。李氏以为津液亡者。误矣。(宜参伤寒论辑义。五苓散条。)又此方。桂枝佐苓术等。以温散水饮。生姜以降逆气。尤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