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医小草

倍,便入太阴。当归赤小豆散,赤豆为君,重在败毒,当归为君,重在理血。主之,佐之,轻之,重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立方者讵可忽诸?
六经提纲
仲景《伤寒》一书,乃统治外感之书,非专治风寒者也。六经分明,寒温疫三证,均晓然矣。兹录提纲于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太阴之为病,腹痛,自利,时时呕吐。”“少阴之为病,但欲寐是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胸,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六字真言
无论外感内伤,无论出其右者,莫六字若也。曰表,里,寒,热,虚,实。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表中之里,阳明是也,里中之表,少阴是也。并各相表里。三阳之腑主表,经主里。三阴则心肺主表,脾肝肾主里。外感者表宜汗,里宜下。内伤者表宜清补,里宜温补。内伤阳则阴盛,阴盛者易感寒。内伤阴则阳亢,阳亢者易感热。此所谓邪乘虚入也,虚为正虚,实乃邪实。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能将此参伍错综,条分缕晰,则亦庶乎其可也。
六气便解

风有内外。内动之风病于肝,治当辛凉。
外感之风病在肺,治当温散。兼寒脉紧,兼湿脉弦,燥化脉数,寒化脉迟,本病脉浮。

寒有表里,而表里各有虚实。实者解表,宜麻黄汤,攻里宜三物白散。虚者固表,宜桂枝汤,温里宜四逆汤。兼风脉浮,兼湿脉沉。

天热地湿,合而成证,暑气当令,因时命名,邪实脉洪,正虚脉濡。
湿
湿有清浊。露雾湿伤气分者曰清,潮水湿伤血分者曰浊,清宜发汗,浊宜利水。从燥化则脉急,从寒化则脉缓,本病脉滑。

燥有虚实,虚燥救肺,实燥泻心,酸甘凉润,始终正治,邪实脉涩,正虚脉短。

火有阴阳,阳火可釜底抽薪,阴火宜导龙归海,阳脉有力,阴脉无神。
医经补正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浮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脉浮紧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杏甘石汤。
伤寒脉浮缓,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