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

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五脏六腑皆能成咳,然必肺先受邪而传之于各经也。邪,寒邪也。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是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轻者浅而在皮毛,重者深而在肠胃。
故咳,外症也,泄,里症也。寒在表则身痛,寒在里则腹痛,曰先受之者,次必及乎肺而为咳也)。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肺主气而司呼吸,故喘息有音)。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脉上挟于咽,故喉中如梗,至于痹则痛矣)。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肝之脉布胁肋,故胁下痛。 ,胁之下也)。脾咳之状,咳则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脾脉上膈挟咽,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脾处右,故右 下痛,痛引肩背也。脾土喜静,动则违其性,故增剧也)。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脉贯脊,系于腰背。故相引而痛。肾属水,主涎,故为咳涎也)。
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胃者,脾之妻也,故脾咳必传于胃而为呕唾。长虫处于胃,呕甚则随气而出也)。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胆汁者,苦汁也)。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遗矢者,大便不禁也)。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大肠之气由于小肠之化,故小肠咳则气达于大肠,而转失气也)。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膀胱为津液之府,故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久咳,则上中下三焦俱病,一身之气皆逆,故腹满不能食饮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聚于胃者,胃为五脏六腑之本也。关于肺者,肺为皮毛之合也。涕唾者,肺与胃司之。面浮肿者,气上逆而急也)。
《经脉别论》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夜属于阴。行则劳其身半以下,且夜行多恐,故喘出于肾也。肾水伤,则无以禁火之炎,而肺金受贼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