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消长之理。夫月始生。则人之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人之肌肉卫气。随月之消长。从阴而复生长于外也。是以一阴绝而复生。犹月之晦而始朔。上节论阴阳之经纬。以知五脏之始终。
此以月之晦朔。以应人之表里阴阳。生长虚实。盖月行一月而一周天也。闵士先曰。太阳少阴。乃阴阳水火之主。故上章以三阳并于一阳。一阳、太阳也。以三阴并于一阴。一阴、少阴也。此节曰。三阳为表。二阴为里。即是阳为表而阴为里。阳从里阴之所生也。)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此言太阳之气。在表而合于天。在上而应于日。与手太阴少阴之相合也。手太阴者。肺也。
肺主表而主天。心乃君火之阳以应日。太阳之气。生于水中。肺主气而发原于肾。是以三阳脉至于手太阴。则阴阳相合。
皆从阴而枢出于阳也。弦者。枢脉也。浮而不沉者。太阳太阴之主开也。决、判断也。以此而察度之。以心合之。正合于阴阳之类论。盖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应天气之包乎地之外。是太阳与手太阴之同类也。太阳之气。坎中之满也。少阴与太阳。标本相合。故心为阳中之太阳。犹日之随天气而绕地环转。是太阳与手少阴之同类也。故以此察其阴阳。断其行度。正合于阴阳之论。阴阳类论。论天之道也。)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此言二阳与手太阴少阴之不相类也。二阳者。阳明也。阳明主阖。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者。太阴之开。反从阳明之合。不能鼓动而外出也。是以炅至而为阳明太阴之病者皆死。盖太阴之气主开而反沉。是天气之不营运矣。阳明主清凉之金气。反为炅热所伤。是以二气皆死。乃阴阳类而不相合者也。炅者。日中之火气也。此言阳明之气。不与天气相合。而亦不与太阳之相合也。)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此言一阳与手太阴之不相类也。一阳者。少阳也。少阳主枢。枢者。从阴而出于阳。从阳而入于阴。外内出入之无息者也。
如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不绝者。少阳惟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