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

吐不止。
恶闻人言。眼赤痛。冲风泪下不已。)
行间(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陷中。一云在足大指次指歧骨间。上下有筋。前后有小骨尖。
其穴正居陷中。有动脉应手。足厥阴所溜为荣。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治中风口 。四逆。嗌干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百证赋曰。兼睛明。可治雀目汗气。)
二间(一名间谷。在食指末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所溜为荣。刺三分。留六呼。灸五壮。)
(主治目黄口干。口眼 斜。通玄贼云。治目昏不见。)
毫针式 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寸六分。主寒痛痹在络。
或问曰。睛明、迎香、承泣、丝竹空等穴皆禁灸。何也。曰、穴近目。目畏火。故禁灸也。以是推之。
则知睛明不可灸矣。凡灸头面之艾炷。宜小麦大。不宜多灸。盖头面为诸阳之首故也。若四肢炷稍大。背腹则又大。不妨多灸。四肢多灸则枯细。瘦人春夏之月刺宜浅。肥人秋冬之月刺宜深。此行针灸之大法也。
古人灸艾住火。便用洗法。以赤皮葱、薄荷叶煎汤温洗疮周遭。约一时久。令驱逐风散于疮口出。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内黑烂。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黄连煎洗。神效。
古人贴灸疮不用膏药。要得脓水出多而疾除。资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绵。冬用兔腹下白细毛。或猫腹细毛。今人多以膏药贴之。日两三易。欲其速愈。此非治疾之本意也。但今贴膏药。意在避风。亦取其便。惟久久贴之可也。
卷六 运气原证
眼科针灸要穴图像
十全大补汤(治诸虚百损。荣卫不和。形体羸瘦。面色痿黄。脚膝酸疼。腰脊倦痛。头眩耳重。
口苦舌干。骨热内烦。心忪多汗。饮食进退。寒热往来。喘嗽吐衄。遗精失血。妇人崩漏。经候不调。凡病后不爽。及忧虑伤动血气。此药平补有效。)
白茯苓 白术(土炒) 肉桂(去粗皮) 川芎 当归身 人参 黄 (蜜制) 白芍 熟地黄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剂。水二钟。生姜三片。辉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接经曰。气主 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参、白术、黄 、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补气。气盛则能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