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方论
淡而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木寡于畏也。总之,邪在
卷三
大柴胡汤
治热结在内,往来寒热者。
柴胡(半斤) 半夏(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 生姜(五两) 大枣(十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柯韵伯曰:此热结在气分,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也。若热结在胃,则蒸蒸发热加心不用大大柴大柴
卷三
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太阳、少阳并病也,柴胡桂枝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生姜 芍药 桂枝(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上九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柴、桂二汤,皆是调和之剂。桂枝汤重解表,而微兼清里;柴胡汤重调里,而微以调之任重注释;柴胡亦本渴而之时微,则表证虽少阳微仍用人
卷三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二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即桂枝汤倍芍药三两;大实痛者,即原方加大黄二两。煎法如前。
柯韵伯曰: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证,然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之出不利不于太阴加大黄以转属太阴则腹大实而燥屎之征,故加
卷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无里证者。
麻黄(一两)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药,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
柯韵伯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内热。今始受寒邪,即便发热,而里无热,似乎太阳,而属之少阴者,以头不痛而但欲寐也。盖少阴为太阳之雌,大言阴与阳,小言便露里雌雄肾气独沉,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豫固阴邪始得以内侵,孤阳因之以外越耳!(且开且固,本方妙义如此。)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