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归

良。
卷下 心包络经第九
病证解
手心热,脉行于掌中也。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支满,皆脉所过之地也。 大动,心宜静而反动,本脏病也。面赤目黄。手少阴经病,心包络脉所通也。喜笑不休,心在声为笑,本脏病也。脉所生病,心主脉也。
烦心心痛,本脏病也。掌中热,即手心热也。
以上经病多与心经相同,以经脉相近也。至于脏病,心经则无,而心包络则有,以心脏不可受邪,凡病皆包络相火受之也。《内经》分心与心主为两经,本草言证治则合而为一。今遵《内经》,仍分为二,至本草所载,则附于心主条下,以本病属于心主,标病两经略同,治法亦两经无异也。
卷下 心包络经第九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心包之病)
诸热瞀 ,(心主火,火胜则目眩筋急。)惊惑谵妄,烦乱,(心藏神,心病则神乱。)啼笑骂詈,(与经言喜笑不休略同。)怔忡,(即心火病。)健忘,(心藏神。)自汗,(心主汗。)诸痛痒疮疡。(心主血,热伤血也。)
标病(经络之病)
肌热,(热在血分。)畏寒战栗,(热极似寒。)舌不能言,(心主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同经。)
卷下 心包络经第九
治法解
火实泻之心属火,邪气有余则为火实,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土为火之子,泻脾胃之热,而心火自清。
黄连(苦寒泻心火。王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大黄(大泻血分实热,入足太阴、足阳明。)
气:火入上焦,则肺气受伤,甘温以益元气,而热自退,虽以补气,亦谓之泻火。火入下焦,则小肠与膀胱气化不行,通水道、泻肾火,正以导赤也。
甘草(生用泻火,入凉剂则泻邪热。)人参(大补元气,生亦泻火。)赤茯苓(泻热行水,入小肠气分。)
木通(通小肠、膀胱,导湿热从小便出。)黄柏(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
血:火入血分则血热,凉血所以泻火。
丹参(色赤入心,破宿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凉血而生血。)生地黄(泻心火,凉血而生血。)元参(壮水以制火。)
镇惊:心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