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已立附子粳米。及大建中之法。其少阳之气虚。因而旁穿两 。以致胁下偏痛。并膈气微而不能传送。先见便难。后则气浮于上而发表热。其脉紧弦。紧则为寒为痛。弦则主肝主逆。紧从弦断。则寒而致痛者。由于肝脏阴寒之气上逆可知。故曰寒也。因便难而蒸为表热者。宜下之以通其便难之气。则经络之热可解。膈气微而招阴脏之寒逆者。宜温之而填其上焦之气。则逆痛可下。温药下之。两不相背矣。盖大黄之苦寒。与附子、细辛之辛热相偶。膈气喜附子、细辛之温。却暗得大黄以下泻其逆满。贼阴亲大黄之性。却误吞附子、细辛而自化其阴翳。譬之帝王。德礼相成。恩威并济。譬之天地。春雷不怒。
伏雨长生之道也。至其煎法服法。另开生面。与寻常略不相同。寻常利药。必先煎大黄以为主。而后入诸药。
使随其攻下之性。此独同煎。其不注意用下。一也。寻常作三服者。多曰日三服。此独令如人行四五里。即进一服。其罔顾虑并力峻下二也。盖以首节便难二字。不过因阳微不能传送。而难于便。与内实便闭者不同。
又此方以温药牵制大黄之性。而不十分寒下故耳。门人曰。夫子以本文为申言首条之症。本文虽无便难字样。然以胁下偏痛及发热二症。便公然下以温药。其为申说首条似矣。但首条言脉曰趺阳微弦。此条虽亦言弦。却曰紧弦。而并不言微。恐作承首条之语。或失之牵强耶。抑其中另有奥旨乎。答曰。首条兼言主虚。故曰微弦。此条单言客实。故曰紧弦。且微弦。尚有主在。紧弦。则客代主人矣。由微而进于紧。即奥旨也。
十六条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 半夏(四两洗) 乌头(二两炮) 细辛(一两)
上六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饮食。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方内止四味。其曰右六味。则六字为四字之讹耶。抑本方失去二味耶、愚窃伤寒直中厥阴及少阴诸方之意而拟补之。或可加干姜桂枝乎。盖干姜散寒愈厥。桂枝通阳、止逆故也。敢存此以质高明。)
厥。谓寒战。如头振齿介及浑身筋惕之类。此出于肝。肝中阳气自虚。又或为外寒所逼。微阳深伏至阴之下。
而逆阴自动。譬之严冬。真阳在泉。日光阴晦。阴风忽起鸣条走叶之象。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