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验随笔

发热,虽严寒之时,袒裼裸裎,喜贴冷处,他医投清凉药不效,已数年矣。先生以为心肝之郁火,方用羚羊角、珠粉研末,及元参、合欢皮、盐水炒远志、郁金等解郁之品,约服二十余剂,而完全不发热矣。
南门许海秋之媳从脐上至心下起一梗,粗如拇指,时时作痛。来诊适值酷暑,先生用附、桂、吴萸、干姜等味,不数剂而梗消。此系寒浊凝结所致,与古书所谓伏梁,寒热微有差别也。
老县前某妇,产前子痫,发痉欲死,两目直视,双手乱舞,舌出二寸,胎下不觉,势甚危殆。先生用童便一味,服三日而定,调理乃痊。
恒善堂祝某之室,畏多男,用药料堕胎,产后大寒战栗,卧床振动,难过异常,寒后发厥,汗出如雨,脉伏日定,危在顷刻。请先生诊治,谓曰:此气血交乱,阴阳错杂,寒之不可,温之不能,用药棘手。拟重用交加散加味,一剂而愈。
先生前在三里桥施诊局,来一江阴人,手提光粉一袋,时时取食,云不食则不安。诸医满座均莫识其证,先生曰:此虫证也,名曰石蛔,非使君等所能杀之。用雄精等而愈。
钱子才之女午十七岁,身躯矮小,一日呕出赤虫(虫类九种之一),俨如精肉,长半寸许,其形如蝉,有目色黑,跳跃桌上。先生曰:此虫生于脾胃之间,由中脘气虚,饮食失宜湿热所生。丹溪有半月向上下之论,古法不外甘以诱之,苦以伏之,酸以软之,攻以逐之。就脉而论,细弱,便溏苔黄,过热非宜,姑标本同治。川连、吴萸、乌梅、川黄柏、白术、黄芪、甘草、芜荑、榧子、生矾、安胃丸,后再健脾胃兼杀虫之药而安。
东河头巷许奇孙之弟,年幼时患腹痛,面色萎黄,后患时疟,按之腹硬。先生初以为有积滞也,用枳实、槟榔、生大黄等,服后便下一物,状似小燕窝,螺纹盘旋,虫藏其中,大者长一二寸,小者寸许,约有数百条,从此痛止。始知是蛔结痛也。再用雷丸、芜荑、雄精、黄连、黄柏等药,数剂而愈。
陈妇寄居寺后门王姓宅后,年六十余,遍体肌肉生虱,不觉痛痒,每日席上不知凡计。先生诊之曰:此系湿热酿成,又年高气弱,正
气不能化湿,湿蕴生虱。况脉细苔腻,非易治也。用人参须、薏仁、百部、雷丸、茅术等品,外用苦参、百部、黄柏、稀莶浓煎洗浴,其虱乃减。
某姓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