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翼
之湿热矣。此太阴伤寒,全藉阳明为之根,故有转属之症。此知伤寒以阳为主,不知太阴伤寒以阳明为主。
东垣以有声无声分呕吐,非也。呕吐皆有声有物,惟干呕是有声无物。呕以水胜,属上焦也;吐以物胜,属中焦也。六经皆有呕吐,而呕属少阳,以喜呕故吐,属太阴而不属阳明,亦主输主内之分。
太阳以阴为根,而太阴以阳为本。太阳不敢妄汗,恐亡少阴之津也;太阴不敢轻下,恐伤阳明之气也。太阴本无下症,因太阳妄下而阳邪下陷于太阴,因而有桂枝汤加芍药等法。太阴脉弱,知胃气易动,盒饭少加矣。此因里急后重者,不可不用,又不可多用,故如是叮咛耳。
卷下
少阴病解第五
少阴一经,兼水火二气,寒热杂居,为病不可捉摸。其寒也,症类太阴;其热也,症似太阳。故仲景以微细之病脉,欲寐之病情为提纲,立法于象外,使人求法于病中。凡症之寒热与寒热之真假,仿此义以推之,真阴之虚实见矣。
五经提纲,皆是邪气盛则实。惟少阴提纲,是指正气夺则虚者,以少阴为人身之本也。然邪气之盛,亦因正气之虚,故五经皆有可温可补症。正气之夺,亦由邪气之盛,故少阴亦有汗吐下者。要知邪气盛而正气已虚者,固本即所以逐邪,正不甚虚而邪气实者,逐邪即所以护正,此大法也。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弦为木象,弦而细者,是阳之少也;微为水象,微而细者,阴之少也。此脉气之相似。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其行阴二十五度,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脏腑。少阴病,则枢机不利,故欲寐也。与少阳喜呕者同。呕者主出,阳主外也;寐者主入,阴主内也。喜呕是不得呕,欲寐是不得寐,皆在病患意中,得枢机之象如此。
少阴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然可汗之机亦见于此。夫微为无阳,数则有伏阳矣。须审其病为在里而禁汗,不得拘沉为在里而禁汗也。发热脉沉者,是病为在表,以无里症,故可发汗。若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是迟为无阳,病为在里,又不得拘浮为在表而发汗矣。要知阴中有阳,沉亦可汗;阳中有阴,浮亦当温。若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是自里达表、阳盛阴虚,法当滋阴,又与二三日无里症者不侔。
太阴是阳明之里,阳明不恶寒,故太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