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而轻取者。略略沉按之之谓。不来者。不特按时断绝。即再浮之。而亦不能乍还。残阳不胜六菽九菽之重也。曲如蛇行者。伏而不鼓。但左右弯曲。如蛇之行走。即俗称屋漏痕者是。真气之有去而不复返之象也。故皆主死。然断期之法。大概浮弱而按之如索者。以月计。浮弱而按之不来者。以日计。
浮弱而按之曲如蛇行者。惟以时计而已矣。
七条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方佚)
肝以阳气为贵。木得春而枝叶融和。性情舒畅之理也。着者。留滞之义。脏中阳虚。而阴寒之气。不能融和舒畅。且肝络从少阳之胁而上贯于胸。故其粘滞之气。留着于胸也。夫肝之阴气。既着于胸。则其胸中。常有似板似紧之候。重按之少可者。其理有三。盖按则以动而微开肝气之郁者。一也。按则以实而下驱着气之浮者。二也。又按则以他人手足之阳热借温至阴之寒逆者。三也。曰常欲蹈其胸上。甚言其欲得重按之意。苦。
即胸中所谓扳紧者是。先未苦时。常欲饮热者。热乃阳类。胸将着而求救于外火也。不言食热而曰饮热。从木性之喜水。而尤宜伏雨也。旋复花从春以及秋杪。丛生而繁花。得阴阳之气最胜。故为肝经之气药。且体轻(体轻、就其瓣落。而花蒂如耳捻之状而言。)味盐。体轻、则盘旋于上焦。味盐、则终覆为下润。故又为胸中之降药。以之主胸上之肝着宜矣。独是名存方缺。深为恨惜。以愚鄙拟之。或合桂甘姜半。及细辛等味。以为佐使乎。或问肝在下焦。何以病肝着者。其症却在上焦耶。答曰。肝木藏精汁于下。而浮神气于上。胸中者。神气之所荣也。木衰而巅顶之枝柯。先见枯劲。此肝着之象也。
八条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手少阴经脉。外见于手内 之下侧。又口鼻之息道。内络心包。故心中风寒也。心为火脏。以善于化热之阳邪中之。则风从火化。而脏中之真阴。不足以胜之。故浮而发为表热也。翕翕。见伤寒桂枝症注。风火交煽之象。风木之邪。实于君火之脏。则飘忽如运枢。故不能起矣。饥出于胃。曰心中饥者。真阴受伤。干热之燥化。而非真饥也。邪热剥心血于上。而中焦之阴。在悉索上供。而犹不敷之候。则连渣带汁以上奔。故食即呕吐也。
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