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与竹叶石膏汤。调胃散热。
卷七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竹叶石膏汤方第一百一十一
竹叶(二把辛平) 石膏(一斤甘寒) 半夏(半升洗辛温) 人参(三两甘温)
甘草(二两甘平炙) 粳米(半升甘微寒) 麦门冬(一升甘平去心)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
日三服。
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粳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阳明王于申酉戌。宿食在胃。故日暮微烦。当小下之。以损宿谷。
卷七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
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诸不可汗。不可下。病证药方。前三阴三阳篇中。经注已具者。更不复出。其余无者。于此以后。经注备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寸关为阳脉当浮盛。弱反在关。则里气不及。濡反在巅。则表气不逮。卫行脉外。
浮为在上。以候卫。微反在上。是阳气不足。荣行脉中。沉为在下。以候荣涩。反在下。是无血也。阳微不能固外。腠理开疏。风因客之。故令汗出而躁烦无血则阴虚。不与阳相顺接。故厥而且寒。阳微无津液。则不能作汗。若发汗则必亡阳而躁。经曰。汗多亡阳。
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者。筑筑然气动也。在右者。在脐之右也。难经曰。肺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肺气不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右也。发汗则动肺气。肺主气。开窍于鼻。气虚则不能卫血。血溢妄行。随气出于鼻为衄。亡津液胃燥。则烦渴而心苦烦。肺恶寒。
饮冷则伤肺。故饮即吐水。
活人云。先服五苓散三服。次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