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集注

。人有四经,以应四时;十二月,应十二脉。岁有三百六十五日,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盖人与天地参也。至其年月日者。岁气一周复会也。复发者,此因时所感之邪,病未尽而伏匿于内,复因时之气而后发也。留连之邪,下之则愈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滑者,往来流利如珠,有诸内而形诸外也。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也,下之乃愈。前章内实,故兼脉迟。此则欲去,故止见滑。(眉批:是以胎脉、痰脉,皆滑)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篇”曰:腹满痛者,急下之。盖燥实it坚,有形之邪实也。止满而痛者,无形之邪实也。无形之崇,甚于有形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
伤寒寸脉浮,关脉沉,邪结于胸也。伤寒后脉但沉,而无胸胁之形证者,邪实于内也。夫胸胁内连乎隔,气分之邪皆从脚脆而入。在脂而上,泻心桅子证也。在肠而下,大小承气证也。在脂之间,大柴胡证也。此内实于有形之间,故宜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鞍,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承土文而言在肠之邪,留连于土下之间也。夫脏腑之气,皆从胸脂以出入,而诸脉皆贯于肠。邪在脂间,故脉双弦而迟也。邪在RE问,故双脉弦而迟也邪在脆,故心下鞍也。脆之上,乃心肺之分为阳。肠之下,乃肝肾之分为阴。感心肺之气则脉大。感肝肾之阴则脉紧,此邪在于中隔上下之问,故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盖经气上下相通,下之则在上之邪。亦从下而解矣。(眉批:邪塑—实于Be。故脉但沉。游行于上下则经气有所限,故脉弦迟也)故曰:可以下之。

伤寒论序例
高平王叔和撰
聊摄成无己注
钱塘张隐庵订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署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春夏为阳,春温夏热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署故也。秋冬为阴,秋凉而冬寒者,以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此四时之正气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冬三月,纯阴用事,阳乃伏截,水冰地垢,寒气严凝。当是之时,善摄生者出处固密,去寒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