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医案
革,面浮色痿,肺胃应之,心下痞硬。补泻纷更,动无一效。甚于水令,剧中春候。拟进苇茎越婢成汤,进饮三剂:
石膏、桂枝木、白芍、杏仁、冬瓜子、生米仁。
本属湿温,化在三焦,充斥腠理。误伤手太阴、足太阳之气,必致渐入虚损一途,非病之过,治之过也。必移入高明静虚之宝,治以百日之遥,庶几得之。拟方开太阳,益太阴:
淡干姜(同五味子捣烂)、茯苓、地骨皮、桑叶、生扁豆、生甘草。
弦动无情之脉,即名胃少。虽非《难经》所谓但弦无胃,而久病有此不宜。莫因失血而久进纯阴之药,阳气抑而阴无所寸恃也。拙见且进甘温:
建中汤加人参、炙绵芪、归身。
病在奇经,治他经不应。要知血行清道,便知清气不肃,所以鼻红昏晕。二者皆出督脉,好异无用。以古法之法治之,自效。
生地、犀角、广圆核、侧柏叶。右蜜丸。早服五钱,晚服三钱,开水下。
暑者,热中之阴邪也。心先受之,侵入胞络。怠惰不语,神昏肢冷,为不治。今脉迟软,渐有是机,四末渐冷,竟有内闭外脱之虞。急用通阳救逆之法,仿右大顺散之义。未识何如:
桂枝、半夏、焦白芍、炙甘草。
右脉芤搏,耳聋,血下溢,寒热不已。阴络所伤,而厥阴不摄。当从至阴中宣出热邪,是存阴第一义也:
青青、白知母、生白芍、炒黄柏、鳖甲、鲜荷叶。元米一合,泡汤为水。
右脉一息七至弦,右脉一息六至紧(原书即为两个右脉:出自《浙江中医杂志》),咳而不得息。阴气已弱,金水同受病。且议景岳六君煎投之:
金水六君煎。
素有喘症,形气怯弱,咽痛不肿,时咳。此新感风温在肺,气不下肃。尚宜清降:
桑叶、白沙参、块茯苓、杏仁、川贝母、南枣肉。
禀质既薄,咳红,极易伤阴。不可理肺,缘水出高原,肺主气母,藉以生津补液,周环百脉故耳:
生地、清阿胶、枸杞子、料豆皮、麦冬、百合。
昨所同议之方。以两关按之,脉弦。特借仲景旋覆代赭法,同四磨饮投之。旋渡有转旋之功,代猪为镇坠之品,咸寒可降,酸可入肝;四磨则渐摩运化,使手太阴得行清肃之令,足厥阴无克侮之暴。今诊得两关弦象已减,面浮少退,是药己应,而暴渴欲饮,则仍然如故。是则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