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疟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 小儿疟门

幼科全书 【元 朱震亨】

 疟疾
治疟有二法:新疟先截后补,久疟先补后截。凡治疟之法,要分早晚治之。如午前作者,此邪在阳分气位也,先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治之,后以平疟养脾丸调之。午后作者,此邪在阴分血位也,轻者或以四物汤加桂枝,或以桂枝汤加桃仁、红花,发出血中寒邪;甚者以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略愈,则以平疟养脾汤调之。
如疟来热多寒少者,俱以白虎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如疟来寒热相半者,俱以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后用平疟养脾汤调之。如大人,以补中益气汤调之。
以上数证,皆先截后补者。
凡久疟缠绵不退,或二日一次,或三日一次,其邪已深,不可妄用截药,只以平疟养脾丸调之。有汗要无汗,无汗要有汗,其疟易退。再要避风寒,禁鸡、鱼或冷水。如犯此戒,虽九转灵丹,亦不可治。
凡疟疾后转作痢疾者,此疾多得于夏末秋初,因内有伏阴,多伤坐冷故也。当从虚治,不可妄用通利之药。如单下痢者,以香连丸,陈米汤吞下;如疟痢并作者,以平疟养脾丸、橘皮和中丸治之。
如疟后面目遍身浮肿者,此因汗后受风故也,以胃苓丸,用五加皮灯心长流水煎汤治之。外用浴法,于日当午时,向背风处以温水拂拭遍身,略睡一时,以被盖之,微汗为度。日日依此法行之,甚效。
如疟后腹胀或气喘,或气不喘,此因伤生冷脾肺俱病故也。盖胀属脾,喘属肺。治法以塌气丸消胀,以葶苈丸定喘,后以集圣丸调之。
如疟后腹中有痞者,此疟母也。因多饮冷水所致,亦有热极而成者。治以月蟾丸主之。
凡疟后形体黄瘦且虚热者,只用集圣丸调之自愈。袓传治疟之法,以斩鬼丹截之,以胃苓汤调之。余常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为末,每服一钱,于临发时,五更用桃枝七根煎汤送下。
西江月
疟疾来时寒热,内伤外感生痰。初时截法似神仙,不可养虎贻患。外感小柴饮子。内伤平胃为先。内加草果与常山,桃柳枝煎引面。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袪邪补正作良医,不让仲阳钱乙。疟久若生痞块,面黄腹胀消肌。月蟾集圣是根基,此个方儿秘记。
如是小儿久疟,或于午后来潮。又于间日及三朝,截法不宜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