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二 厥门

黄帝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 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也,阳气收藏,故勿烦扰以泄阳气。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也。若伏若匿,使志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气内藏也。去寒就温,养标阳也,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也。凡此应冬气者,所以养藏气之道,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至春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盖肝木生于冬,水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为痿,生气下逆则为厥。】

 厥论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注 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卒不知人,此名为厥,与中风不同。有寒热者,有阴有阳也。阴阳二气皆从下而上,是以寒厥热厥之因,由阴阳之气衰于下也。】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注 阳气胜则阴气虚而阳往乘之,故热厥起于足下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注 足三阴之血气,起于五指内侧之端,集于膝下者,三阴交于踝上也;聚于膝上者,三阴经脉皆循内股而上。故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注 宗筋根起于胞中,内连于肾脏。阴阳二气生于胃腑,输于太阴,藏于肾脏。太阴阳明合聚于宗筋者,中焦之太阴阳明与下焦之少阴太阳,中下相合而会合于前阴之间。当秋冬之时,阳气收藏,阴气外盛,此寒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