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说此三车?答曰:三车在门外,说即在宅中。诸子闻说时,已得三车讫。今者在门外,先是乘车出。又问:宅中既得车,出外何须索?答:诸弟子虽得讫,不知车是车,既不自证知,所以门外索。又问曰:何处有人得道果,岂不自知乎?答:下文自证,所得功德,仍不自觉知,以此。问:诸子不自知,容可门外索。父应知子得,何须更与车?答曰:诸子不自知,所以门外索。长者今与车,还是先与者。问:三车本无实,所说乃权宜,与者是旧车,那应得假物?答:长者意在一,方便权说三。前者说三车,三车本是一。问:一车能作三,三车能作一。何不元说一,辛苦说三车?答;若为迷人得,一便作三车;若约悟人解,即三本是一。


(四)崔齐公问:禅师坐禅一定已后,得几时出定?答曰:神无方所,有何定乎?又问:既言无定,何名用心?答曰:我今定上不立,谁道用心?问:心定俱无,若为是道?答曰:道只没道,亦无若为道。问:既言无若为,何处得“只没道”?答:今言“只没道”,为有“若为道。”若言无“若为”,“只没”亦不存。


(五)庐山法师问:何者是中道义?答曰:边义即是。问:今问中道义,何故答边义是?答曰:今问中道义,何故答边义是?答曰:今言中道者,要因边义立;若其不立边,中道亦不立。


(六)补部侍郎苏晋问:云何是“大乘”,何者是“最上乘”?答曰:菩萨即“大乘,佛即‘最上乘'”。问曰:菩萨即“大乘”,佛即“最上乘”。问曰:“大乘”“最上乘”,有何差别?答曰:言“大乘”者,如菩萨行檀波罗蜜,观三事体空,乃至六波罗蜜,亦复如是,故名“大乘”。“最上乘”者,但见本自性空寂,即知三事本来自性空,更不复起观。乃至亦度亦然,是名“最上乘”。又问:若无缘起,云何得知?答:本空寂体上,自有般若智能知,不假缘起。若立缘起,即有次第。


又问曰:见此性人,若起无明,成业结否?答:虽有无明,不成业结。问:何得不成?答:但见本性体不可得,即业结本自不生。


(七)润州刺史李峻问曰:见有一山僧礼拜嵩山安禅师言:“趁粥道人。”又一授记寺僧礼拜安禅言,禅下脱师字。“措粥道人”。问此二若为?答:此二俱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