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经撰杂譬喻

一鬼。担死人来著其前。后有一鬼逐来嗔骂前鬼。是死人是我许。汝何以担来。二鬼各捉一手诤之。前鬼言。此有人可问。是死人是谁担来。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实语亦当死。若妄语亦当死。二俱不免。何为妄语。语言前鬼担来。后鬼大嗔捉手拔出著地。前鬼取死人一臂补之。即著如是。两脚头胁皆被拔出。以死人身安之如故。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父母生我身。眼见二鬼食尽。今我此身尽是他身肉。我今定有身耶为无身耶。若以有者尽是他身。若无者今现身如是。思惟已其心迷闷。譬如狂人。明旦寻路而去到前国者。见有佛塔众僧。不可问余事。但问己身为有为无。诸比丘问。汝是何人。答言。亦不自知是人非人。即为众僧广说上事。诸比丘言。此人自知无我。易可得度。而语之言。汝身从本已来恒自无我。非适今也。但此四大合故计为我身。即度为道。断诸烦恼即得罗汉道。是为能计无我虚得道不远。
(四)
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四方乞求。供养经十二年。求索富贵人心既志。天愍此人自现其身。而问之曰。汝求何等。我求富贵。欲令心之所愿一切皆得。天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君所愿者悉从此瓶出。其人得以随意所欲无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先贫穷今日云何得如此富。答言。我得天瓶。天瓶中出此种种物。故富如是。客言。出瓶。见视其所出物。即为出瓶。瓶中引出种种诸物。其人骄逸捉瓶起舞。执之不固失手破瓶。一切诸物俱时灭去。持戒之人种种妙乐无愿不得。若人毁戒骄逸自恣。亦如彼人破瓶失物。是以欲天乐及涅槃乐。当坚持禁戒。莫破所受戒。若破所受戒。永坠三涂受苦。乃无复出期。夫人欲求报应。常当修习善心相续不绝。若命终时。能却诸恶受善果报。所以然者。若不先习善心。设命终时欲令心善。卒不从意。譬如西方有一国王素无马。减损国藏四出推求。买五百匹马以防外敌。足以安国。养马既久国中无事。王便思惟。五百匹马食用不少。饲养烦劳无益国事。便敕所典掩眼令磨。可得自食不损国藏。马磨既久习于旋回。忽然邻国兴兵入境。王便约敕被马具庄。勇将乘骑如战斗法。鞭马向阵欲直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