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发智论

应言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
云何乐根相应?
答: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喜根相应?
答:若依初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舍根相应?
答:若依未至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
答:应言一心。
何故此法非多心耶?
答:从此心心所法,无间不起余世间心,唯起出世心,若当起余世间心者,为劣为等为胜。若当劣者,应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非以退道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等者,亦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先以此类道,不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胜者,先应非世第一法,后方是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
答:应言不退。
何故此法定不退耶?
答:世第一法,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譬如壮士度河度谷度山度崖,中间无能回转彼身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先所发起增上身行未至所趣,必不止息;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如赡部洲,有五大河,一名殑伽,二名阎母那,三名萨洛踰,四名阿氏罗筏底,五名莫醯,如是五河,随顺大海,趣向大海,临入大海,中间无能回转彼流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彼决定能流入大海;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彼此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复次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无有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可于尔时能作障碍,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是故此法,决定不退。
云何顶?
答:于佛法僧,生小量信。如世尊为波罗衍拏摩纳婆说:
若于佛法僧
生起微小信  儒童应知彼
名已得顶法
云何顶堕?
答:如有一类,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信佛菩提,法是善说,僧修妙行,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善施设苦谛,善施设集灭道谛。彼于异时,不亲近善士,不听闻正法,不如理作意,于已得世俗信,退没破坏,移转亡失,故名顶堕。如佛即为波罗衍拏摩纳婆说:
若人于如是
三法而退失  我说彼等类
应知名顶堕
云何煖?